田桂芳老师 ——《关汉卿》的“调味师”
发布时间:2022-05-16 23:35:00 点击量:
3月20日,田桂芳老师接到了熊唯克老师的电话邀请,为他的毕业大戏《关汉卿》进行戏曲艺术指导。田桂芳老师在应邀后立刻投入到了熟读剧本和对角色的研究,并针对“戏中戏”的需要给予学生班级群发去戏曲元素中的男女台步、圆场、指法、身段组合以及各个人物唱念与表演的示范视频,要求全班学生每日进行学习与练习。 众所周知,戏曲艺术的传教是以“手把手”和“口传心授”方式奏效的,而对于戏曲零基础的《关汉卿》剧组学生来说,依靠网络视频很难看懂与学会。田老师为了追求实效,不顾年长,只顾学院大局推迟了去湖南省祁剧院为电影《目莲救母》戏进行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合同签订期,主动申请住校,先对《关汉卿》剧组进行线下义务教学。田老师在住校近一个月的时间里,在保证每周完成好形体、音乐和京剧工作室的等七个班的20节正式课程前提下,配合熊老师坚持每天下午五点钟的两节《关汉卿》剧组戏曲元素的“课外课”训练,做到了雷打不动。不仅如此田老师还把除正式课程外的所有课外时间全部用于了《关汉卿》剧组人物形体特征、戏中戏角色的唱腔、念白和身段表演的创作之中,同时为同学们一一录制了音频视频以及线下示范教学。
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。
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。”
当熊老师与田老师交流后,田老师顿时领悟,灵感一触即发,便采用了昆曲散板格式和凄凉、悲愤的曲调,很快便写成曲谱,并亲自示唱且录音。这一段凄惨悲壮的昆曲,田老师把窦娥的冤屈绝望和对于贫富不公的呐喊唱到了撕心裂肺,大有催人泪下之势。
同时,田老师还为这段唱腔设计了窦娥魂的精彩身段表演。
田老师对这段加戏非常满意,自信的鼓励同学们说:“这段‘窦娥魂’戏,只要演员功力到位,一定会在所有话剧《关汉卿》中展示出不一样的亮点。”他要求窦娥扮演者坚持出早功,到西面小树林里去高唱。
田老师为扮演关汉卿的学生设计好舞剑的动作后,在传授过程中要求:在舞好剑姿与技巧的基础上重点突出“二愤”(即对窦娥屈死的愤怒和对权贵霸道,草菅人命的愤恨)。在训练中,田老师要求演员们不但要练出戏曲技巧的规范,同时要注重人物情绪的准确表达。
《关汉卿》的开场戏是在行院由朱帘秀带领各名伶们练习准备演出的剧目场面。剧本规定了武场乐师开锣,田老师为给学院省钱,从省京剧院借来打击乐器,先教会学生念“锣鼓经”再手把手教会各种器乐的敲打。几天下来,田老师高兴地鼓励学生们说:“可以登台演出啦!”
田老师还在晚上将“戏中戏”所有男女老少的角色念、唱,分别作出示范录音,让学生们进行模仿练习。由此可见,田老师这位调味师,可谓“料”多味足啊!
在熊老师和田老师的带领下,《关汉卿》剧组全班同学通过一个多月戏曲元素的各项练习与训练。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的真谛。经过努力全班同学在台步、云手、大刀花、手势运用和男女身段的基础训练以及“戏中戏”的昆曲唱腔与念白等各方面获得了飞跃式的进步。这也为《关汉卿》这场毕业大戏奠定了有利基础。
我们河传学子为拥有一位这样认真负责又“有料”的“调味师”而感到幸运。
最后要说到的是《关汉卿》的主教、导演熊唯克老师,他是我院最为年长的资深教师,长期住校,全心搞好教育、热情带动青年教师,积极为学院建设献计献策,从不因为个人事务给学院增加麻烦,是我们广大青年教师的学习榜样。
熊老师为了丰富古装艺术教学,对他毕业班的大戏大胆地开设了古装剧《关汉卿》,这将对毕业学生有利提高古装艺术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,同时也为学院的古韵教育开辟了探索之路。为了丰富和提高学生们的戏曲基础,熊老师热情请来田老师助力,同时放下架子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与训练。每天早起学唱,晚上查阅史料,并且坚持每日下午五点钟跟同学们一起参加戏曲训练课,甚至